未命名設計 (3)

 

我們不是聖人,我們也想休息,但是常常面臨『想陪伴孩子』『想放鬆自我』的掙扎中,哪一個是你的選擇呢?

 

這幾年,看不懂別人眼色的孩子越多越多,而情緒障礙認知社交障礙的孩子也越來越多,而在這些孩子的家長身上,我常常會發現家長往往不知道怎麼跟孩子互動,陪伴的過程也常出現『人在,心不在』的狀況。

我甚至遇過,家長連孩子喜歡什麼?討厭什麼?學校狀況一概不知!

雖然這些家長並沒有在孩子的成長中『缺席』,但,很多時候都是『無效陪伴』。

 

TIP 1:孩子從嬰幼兒時期就知道你有沒有認真陪伴他!

你知道嗎?寶寶從3個月開始就能觀察照顧者的表情變化,並做出不同的回應。

照顧者開心,寶寶就會被逗樂;相對於照顧者焦慮,寶寶也會變得無所適從

國外有一個有很有名的實驗,實驗的過程是這樣的:

情境一:讓寶寶在一半是透明玻璃的地板,請寶寶爬行到對面的媽媽那兒,第一次媽媽也有信心的面帶微笑,鼓勵寶寶,寶寶雖然爬行到玻璃地板的時候會顯得害怕,但終究還是在媽媽的鼓勵下爬過去了。

情境二:仍舊讓寶寶在一半是透明玻璃的地板,請寶寶爬行到對面的媽媽那兒,但這次媽媽沒有任何表情,只是呆呆地看著寶寶,寶寶有點害怕,最終仍然沒有爬過去媽媽那兒。

情境1:

這個實驗告訴我們,在嬰幼兒時期時,其實寶寶就會觀察大人的表情做出不同的行為反應。

如果父母給他的是正面的信任感知,寶寶也會更勇於探險,接觸不同新的事物,認知能力就會更強。

相對地,如果父母給他的回饋是很無聊的,永遠只有『恩』、『好』,長期下來,寶寶的情緒判讀永遠就只有『單一的情緒』,

久而久之,很可能寶寶就會開始覺得:『我還是玩我的玩具好了,玩具比大人更好玩』

漸漸地,寶寶越來越少觀察大人或同儕表情,之後也很難感同身受別人的心情,變成『看不懂眼色』的小孩。

 

TIP2 『有效陪伴』的好處:

1. 培養孩子專注度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「動機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,在陪伴的過程中,孩子會從陪伴者的表情變化、言語、語調,獲得成就不一樣的回饋經驗,如果獲得的回饋是「正面的」、「愉快的」、「有成就的」經驗,孩子便更有動力投入在挑戰當中,相對地,孩子的專注度及問題解決能力的也有所提升。

2.  增加與玩具、他人互動及重複練習的機會。

3. 落實『互相成長』。藉由和孩子一起互動,陪伴者更能了解孩子的發展及心理需求,也藉此機會,讓照顧者發現彼此優勢及不足之處,互相成長。

4. 獲得安全感及信任感。陪伴者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:「讓孩子覺得跟你在一起是舒服的、愉悅的」,藉由彼此溫暖的互動關係,慢慢建立彼此的信任感及默契。

 

TIP3 怎麼辦才能做到『有效陪伴』?

1. 專心陪伴:每天至少5到10分鐘,放下你的手機,撇開一切事物,專心陪伴孩子,享受親子間的單純陪伴互動。

2. 陪伴者要具有敏銳度及回應度。孩子在玩玩具時,可以給孩子適當地引導並且回應孩子的需求,不要每次都等到完成之後才給予回饋。

3. 了解孩子的優勢及需求。陪伴者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了解孩子的喜好、發展能力及需求,藉由不斷的調整活動內容及減少協助程度,讓孩子學習成長、挑戰自我。

4. 陪伴者也需自我成長,成為高EQ的陪伴者家長也會有情緒的時候,也會有覺得孩子「不可愛」的時候 ,當照顧者跟孩子雙方的情緒都上來時,要如何讓照顧者的情緒跟家人保持距離,也是一門很重要的課題

5. 不同的陪伴者刺激。孩子陪伴者不應該只有父母,偶爾面對不同的人,用不同的玩法玩同樣的遊戲,常常會有不一樣的回饋及火花,藉由與不同陪伴者的互動,也是一個提高社會認知的好機會。

 

TIP4 如何在『陪伴孩子』與『放鬆自我』取得平衡?

1. 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如果你喜歡畫畫,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畫畫;如果你喜歡運動,可以跟孩子一起運動,選擇你有興趣的方式陪伴孩子,這樣才不容易在陪伴中失去『耐心』。

2. 訂定一個屬於你們的特別時間:在『洗澡的時間』、『睡前的時間』或是自己訂定一個特別的時間,在這個時間裡,撇開一切,專心陪伴孩子。

3. 出門旅遊:帶孩子出去走走吧!讓父母與孩子雙方都放電一下,也趁這個時間講講話,也許在旅途中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。

 

總結:

在現代忙碌的社會中,唯有『人在心也在』的『有效的陪伴』才能建立起孩子與照顧者的親密連結與默契培養出『看得懂眼色』、『勇於挑戰』的小孩。

所以,每天至少空個5~10分鐘專心陪伴孩子吧!才不會等孩子長大,因為照顧者的忽略陪伴,養出一個『難搞』、『不領情』的孩子。

 

以上,如果對您有幫助的話,請幫我的文章按個讚 👍 !

袋鼠媽媽 ❤ 小兒治療師:

關注➕粉絲團:【FB:袋鼠媽媽粉絲團】

 

⌛ 延伸閱讀:

上一篇:5. 一歲後,從扮家家酒看未來語言發展及認知行為。

下一篇:7. 兩個測試,看看孩子真的看得懂大人眼色嗎?

推薦:蝦皮-大衛童書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袋鼠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