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扮家家酒 看孩子的認知及溝通行為

一歲後,寶寶開始學著走路,能看的視野也更廣了!

不僅可以參與更多的環境探索,孩子也會在遊戲中表達他們看到的及感受到的事、物,而『假扮遊戲』便是一個很好觀察孩子學習成長的遊戲之一

這時候,雖然孩子語言詞彙不多,但卻是觀察孩子以後語言發展及認知、觀察力的重要時機。

 

1歲之後的認知發展:

這時期的寶寶,已經漸漸地從具體的概念延伸至抽象的概念,例如想像自己在喝水,但實際上杯子內並沒有水(想像沒有出現的東西)、用手代替刀子切蛋糕(想像虛擬的器具),想像生病了要看醫師 (因果關係),模仿吐司機跳起來的聲音(模仿物品或大人的聲音、語調)...等,這個時期,我們可以觀察孩子在玩辦家家酒的遊戲時,會不會有以上的虛擬行為,而這些行為表現非常重要,攸關之後孩子的語言及認知發展。

 

『假扮遊戲』與『認知、語言發展』關聯:

當孩子的認知發展漸漸從具體轉抽象時,代表他的大腦中『抽象的語言詞彙』也漸漸成形。

什麼是『抽象的語言詞彙』呢?簡單來說,具體的詞彙主要是名稱詞(例如:湯匙、碗)或是動詞(例如吃飯、洗澡);而抽象的詞彙如形容詞(例如:很燙、好吃)或是關聯詞(因為...所以),孩子往往藉由不同的環境學習到不同的詞彙,而辦家家酒就是一個表達學習『詞彙』的好時機。

另外,在假扮遊戲中,孩子必須去學習、模仿大人的行為,並將之類化,並且知道這些物品的使用方式(例如怎麼使用杯子),及使用目的(喝水是因為口渴)。

 

從『扮家家酒』看孩子的語言發展、認知及觀察力。

雖然孩子在1歲至1歲半時,並沒有辦法用『語言』清楚的表達他現在做的行為及目的,但我們仍可以從他的遊戲觀察到孩子的認知發展及觀察力。

觀察孩子在扮演遊戲是否有以下行為:(1歲時會出現)

1. 無中生有 (是否能假裝杯子裡面有水,或是假裝有朋友一起吃飯)

2. 物品替換 (手代替刀子切蛋糕或是用比假裝是蠟燭)。

3. 改變屬性 (沒生病假裝生病或是假裝水很燙)。

以上三種能力在一歲半之前至少要具備一種。

 

若孩子在一歲半前都沒有模仿動作,甚至沒有與照顧者的共同目光、無法被大人有趣的動作或表情吸引,建議會診兒童心智科或復健科,由專業人員評估喔!

IMG_5912

扮家家酒的重要性:

扮家家酒是一種心智、認知發展的特徵,幫助孩子發展真實及虛擬的故事。

扮家家酒也是一種學習同理心的歷程,藉由『假扮遊戲』學習『換位思考』(假裝自己生病了,不舒服,所以如果別人生病了,應該也會不舒服),學習同理心,並且藉著假扮遊戲,激發孩子的想像力、社交能力及視知覺的專注度。

且會扮家家酒的孩子,長大後也較能理解別人的情緒,挫折忍受度也相對較高。

所以,趕快來跟孩子玩扮家家酒吧!^^

 

以上,如果對您有幫助的話,請幫我的文章按個讚 👍 !

袋鼠媽媽 ❤ 小兒治療師:

關注➕粉絲團:【FB:袋鼠媽媽粉絲團】

 

⌛ 延伸閱讀:

上一篇:4.  拒絕扁平足,提升運動表現,物理治療師教你怎麼做!

下一篇:6. 有效陪伴五分鐘,勝過無效陪伴一小時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袋鼠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