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6

小朋友一歲之後開始學走路,可能會發生「過度牽拉」的動作。

 

孩子跌倒時, 父母突然猛拉孩子的手,想要幫助他站起來,或是在公共場所『不受控』時,有些家長會猛力將小朋友拉起,帶離現場。

小心!這樣「過度牽拉」的動作,有可能造成孩子牽拉傷害,造成「牽拉肘」(橈骨頭脫位)。

過度牽拉 孩子肘關節易脫位

牽拉肘,俗稱「肘錯環」、「保母肘」,常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。我們的肘關節是由橈骨、尺骨及肱骨組合而成,而這些骨頭上面有「環狀韌帶」,可以限制這些骨頭不要過度位移(圖1),但幼兒的橈骨頭發育尚不完全,環狀韌帶也較為鬆弛,所以如果牽拉孩童的力量過大,再加上一個旋轉的力量,便很可能造成橈骨頭從環狀韌帶脫出,橈骨滑出關節,造成半脫位的狀況(圖2)。

187

牽拉肘常見的症狀為患者疼痛無力、拒絕別人碰觸,也拒絕用患側拿玩具、使用物品,手臂下垂,肘部會有壓痛點,但無腫脹瘀青。通常使用簡單的「復位治療法」,都會能讓患者疼痛降低,並恢復上肢功能。但其實對付「牽拉肘」的根本之道,還是要知道如何預防「過度的牽拉」動作。

 

牽手走路 大人孩童盡量平行

以下提供給您5個注意事項,讓您和孩子都能玩得安全,避免每天生活在成長的隱憂當中:

孩子亂跑時,注意不要隨便拉扯孩子的手臂。當寶寶亂跑時,應由腋下抱起。

跟孩子嬉戲時,應避免猛然向上提拉的動作,例如大人抓著孩子的手臂盪鞦韆、繞圈圈。

牽孩子的手走路時,大人應盡量與孩童平行,行走速度與孩童一致,且盡可能地將大人的手降低,身體貼近孩子。

幫孩童穿脫衣服時,應避免硬拉扯孩童的手臂,且應避免穿著太緊的衣物。

平常時,可多訓練孩童上肢肌肉力量,例如:爬隧道、丟接球、在站姿下寫白板等活動,肌肉練強一點,他能夠承受的力量就越大,一般而言也就越不容易拉傷。

 

如果孩子有不適的症狀,仍需儘速就醫,由小兒科醫師做鑑別診斷、治療。

(**文章為自由時報投稿文章,發佈於自由時報電子報)

 

以上,如果對您有幫助的話,請幫我的文章按個讚 👍 !

袋鼠媽媽 ❤ 小兒治療師:

關注➕粉絲團: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angaroomamma/

 

⌛  延伸閱讀:

上一篇: 0歲-1歲育兒懶人包https://pse.is/w9ygy

下一篇:  2. 孩子是『扁平足』嗎?走路常跌倒,什麼時候需要就診?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袋鼠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